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2章心理画像(1 / 2)





  韩玥极淡地抿了下唇,“简单来说,犯罪动机是指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多种动力源,于犯罪人不良的需要结构。”

  “心理学上讲,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,而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,没有需要就不可能产生动机。但是,并不是任何需要都能成为动机,只有需要指向一定的目标,并且展现出达到目标的可能性时,才能形成动机,才会对行为有推动力。

  也就是说,有需要产生,还要有诱因条件。由此可见,形成动机的条件有二:一是内在条件,即需要、欲望;二是外在条件,即诱因、刺激。‘’

  “目前,凶手的动机我们不得而已,但可以从他已实施的行为来分析。”

  “死者的惨烈,足已让我们感受到凶手的愤怒与残忍,且他的宣发手段更为具体,并不盲目随性。”

  “眼睛,被称为心灵的窗户,挖其眼睛,有剥夺死者看的权利,也有牵怒于他所‘看‘

  到的内容。”

  “割舌头,据我了解,是一种民间惩罚手段,针对那些乱嚼舌根的人。”

  “拔牙……让我想起一种风俗,曾经一个叫‘僚’的民族,每个人在长大后,都会拔掉前牙。于他们而言,人的身体与野兽的区别,除了浑身长毛之外就是锋利的牙齿,所以拔掉‘像狗牙一样的前牙,’是摆脱野蛮,显示文明的象征。”

  “切其子孙根,有断子绝孙之意,有着浓浓的报复意味,且是留到最后才实施。如果说其他行为都带着某种情绪渲染,此举,有着强烈的私人情绪。猜测,凶手受过伤,导致出现生育方面的缺陷。”

  “至于头骨,或许与某种信仰中的仪式有关……‘’

  云衍凉凉接话:“猎头,是戎人的习俗。在战争中砍下敌人的头颅是荣誉的象征,可以得到部落的赏赐。他们甚至会将敌人的头骨沿眉弓切开,取头盖部分,裹上兽皮,并镶上金属边缘作成饮酒器具,被猎杀者的身份越高,所制成的酒杯档次就越高,如果是有身份的人往往要镶上金边,甚至缀以宝石。”

  这也是他得知死者头骨被掀后,立即引起重视,亲自问案的原因。

  证据再一次指向戎人。

  韩玥顿悟,怪不得云衍突然急用她。

  这起凶杀案,无论凶手是不是戎人,都与北狄前来的使者脱不了关系。凶手身份,无非三种。

  其一,就是戎人所为,是明目张胆的挑衅。

  只因,至今晋王仍未现身直面北狄使者,用意很简单——可以议和,但主导权永远属于西孰。

  此次北狄是带着筹码自信满满而来,受此冷遇,恼羞成怒也不是不可能。

  其二,是南戎派人所为,意为挑拨离间,阻止双方议和。

  其三,有人对议和不满,想借机引风点火。

  事关重大,云衍需要的,是快速定性,好采取措施。

  也就是说,他从一开始就猜到了这几种可能性,却还是耐着性子等她验尸。

  他启用她的心有多矛盾纠结,考验她的意图就有多强烈。